建筑材料与温度控制-建筑材料的管理与控制
文章阐述了关于建筑材料与温度控制,以及建筑材料的管理与控制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文章信息一览:
混凝土温度一般为多少合适
要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5到28度,就是混凝土温度,同时要求外部气温和混凝土温度不超过5度。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5°C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C时, 就要***取冬季施工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浇筑混凝土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30℃。即最低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最高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具体解释如下:适宜温度范围的重要性 混凝土浇筑是一项对温度较为敏感的施工过程。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失水过快而产生裂缝,温度过低则会影响水泥的水化作用,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当温度低于5度时,水化作用缓慢,硬化速度变缓;当接近0度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更慢,强度几乎不再增长,当温度低于负3度时,混凝土中的水会产生结冰,水化作用完全停止,甚至产生“冰胀应力”,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变形包括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5至28摄氏度之间。当外部气温与混凝土温度之差不超过5摄氏度时,施工较为理想。若连续五天的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摄氏度,应***取冬季施工措施,以维护工程质量。冬季施工通常需要额外的保温措施和更多的热能,这无疑会增加工程成本。
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6条:“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也就是说凡有可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场合均需有环境温度及入模温度测量程序。
混凝土温度一般控制在5℃至35℃之间较为合适。下面是 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型建筑材料,其浇筑和硬化的过程对温度有着一定的要求。合适的温度范围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措施有哪些?
【解析】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主要有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减小粗骨料粒径与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无关系,增加粉煤灰掺量是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的措施之一。故本题应选ABE。
【答案】:ABE 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浇筑与温度控制。选项C错误,要增大骨料粒径;选项D错误,要大量掺粉煤灰。
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降温法,即在砼浇筑成型后,通过循环冷却水降温,从结构物的内部进行温度控制;另一种是保温法,即砼浇筑成型后,通过保温材料、碘钨灯或定时喷浇热水、蓄存热水等办法,提高砼表面及四周散热面的温度,从结构物的外部进行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温控措施: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或***用低热水泥,以减少水化热。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填埋块石,既可以节省混凝土,又可以减少水化热。降低浇筑温度 。加速散热措施。防止气温不利影响,进行表面保护。
保温保湿:在混凝土浇筑后,适当保温保湿,尤其是在混凝土达到温度峰值前,可以***用覆盖草袋、麻袋和棉毡等材料,以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的温度下降过快。冷却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的降温阶段,可以***取外部冷却措施,如通水排管冷却,以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度,避免因温差过大引起的裂缝。
【答案】:B 【解析】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主要有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其中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的有效措施包括:(1)合理安排浇筑时间。
施工要求混凝土的温度是多少?
要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5到28度,就是混凝土温度,同时要求外部气温和混凝土温度不超过5度。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5°C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C时, 就要***取冬季施工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5至28摄氏度之间。当外部气温与混凝土温度之差不超过5摄氏度时,施工较为理想。若连续五天的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或日最低气温低于-3摄氏度,应***取冬季施工措施,以维护工程质量。冬季施工通常需要额外的保温措施和更多的热能,这无疑会增加工程成本。
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气温最低不得低于5℃度,现场环境温度最高不得高于35℃。入模温度低于5度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水泥的水化热将停止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将不会增加。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
关于建筑材料与温度控制,以及建筑材料的管理与控制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上一篇
乳胶漆中间有痕迹-乳胶漆有印痕 -
下一篇
江西质感漆哪家值得信赖-质感漆的种类和价格